|
|
|
|
The Power To Believe |
|
【艺人/名称】 |
King Crimson |
|
【介质+碟片】
|
1cd 已拆 |
|
【品质类型】
|
原 盘 |
|
【所属类别】
|
英文 |
摇滚类→前卫/艺术 |
|
【唱片公司】 |
SANCTUARY |
|
|
◎ 简短评论 |
|
对于今天受"快餐"文化耳濡目染的大部分摇滚乐迷来说,前卫摇滚(Progressive Rock)不仅是个较为陌生的字眼,即使把它活生生的摆到面前,也未必会有足够的耐心去仔细聆听。人们宁愿在轰隆隆的朋克吉他声浪冲击下过那么两分半瘾,也不愿沉下心来品味那些似乎过于冗长,繁复,动辄长达数十分钟的前卫摇滚长篇大作。时值今日,虽然前卫摇滚的黄金岁月已成昨日黄花,但是其作品所传达的严肃主题折射出的理性与深层次的人性价值探讨,仍然是任何其他摇滚音乐形式无法相提并论的。
不同于那些诞生于同一时代,而今已由于音乐潮流的转换和乐迷口味的改变而倍受冷落的前卫摇滚乐队——在漫长的艺术摇滚生涯中大部分原来颇具影响力的乐队解散的解散,转形的转形——King Crimson是为数不多至今仍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以不断超越自我的冒险家精神活跃于人们视线当中的传奇乐队之一。
缺席了向主流的妥协以及拥有明显无迎合心态的独立意识,从根本上决定了King Crimson这支在古典,概念,前卫领域不断实验创新的激进主义摇滚乐队不会被盲目大批追随的命运,但那些具备不朽声望和创造力的专辑使他们得以开创了前卫/艺术摇滚乐(Progressive/Art Rock)的纪元。
已经在自己音乐生涯的第四个十年全面展开攻势的King Crimson,其传奇故事开始于1969年。一个难得的机会使他们和The Rolling Stone一起站在了伦敦海德公园65万观众的面前。出神入化的演奏,史诗般的歌词以及严谨而华丽的编曲无不使他们的初次登台就赢得了超凡的赞誉。现在看来,当时所有的褒奖其实都显得微不足道,因为又有什么能比迎接一个新的时代到来而更令人兴奋呢?那是多么风光的一个年代啊!随后而出的首张专辑《In the court of crimson king》成了所有前卫摇滚爱好者圣经般热爱和赞美的前卫摇滚开山之作,仿佛乐队一出现就达到了辉煌的顶峰,一切都是那么突然。专辑在英国排行榜进入前5名。处女作的成功预示着未来专辑的方向,随后,KC在人员不断变动的情况下于70年代前半期出版了几张各具特色的专辑,这一时期的KC音乐配制上丰富多变,极大的挑战着人们的想象力,更善于现场的即兴演奏。然而在1974年,随着专辑RED的出版,一直以来的乐队灵魂人物/吉他手Robert Fripp宣布解散乐队。这样,KC的历史暂时告一段落,停滞的几年当中偶有几张LIVE唱片被出版。
转眼到了1981年,Robert Fripp重拾King Crimson大旗,开始了再一次路漫漫其修远的前卫摇滚之旅。新阵容包括吉他手兼主唱Adrian Belew,贝司手Tony Levin以及前YES乐队的鼓手Bill Bruford。Fripp和Adrian纹理清晰带有未来派风范的吉他演奏舒展了人们对乐队重组感到质疑的眉头,这次的KC完全不同于以前。他们深具理性的音乐感觉轻易驾驭了前卫摇滚的灵魂,制造出大气,迷离的音乐氛围。重组后发行的首张专辑Discipline散发出势不可挡的强大魅力,被认为是KC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唱片由歌词中充斥着若乾与"TALK"有关的名词,标题为Elephant Talk开场。Tony Levin使用一种名为STICK的奇怪乐器和吉他交织出一份诡异迷幻的氛围,Adrian的声音如一个内心混乱不堪但外表却和常人无异的神经病人无休止的强词夺理,他高喊出一长串名字,这些名字包括"争论,鼓吹,辩解,诽谤,泄密,批评,社论,吵闹"等(歌词中所有的词句都和言语有关),仿佛把听者置于一个无可开脱的政治审判当中,身为法官的Adrian会在你的每一条指控下厉声总结到——Its Only Talk !
第二首歌的标题为Frame By Frame,光是这个题目本身就已经让想去解读其意义的人头疼不已。他们在音乐中完全抛弃了情感的成分,迅速机械的吉他分解和弦展示着科技化的骄傲,这首真实乐器演奏的歌曲听起来完全像是一班电乐组合的出品,只是Fripp在其中构筑了并无任何立足点的复杂框架并溶入他那立体式的思维,使乐曲所传达的意向更为抽象而且无明确的指向性。聆听者要么浑囵吞枣不得其解,要么跌进数学公式般的纵深隧道在运算解构过程中得到乐趣而无法自拔,音乐像被施了魔法,驱使听者对歌曲下意识的迷恋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克服了艰难在运算过程中坚持下来的大部分人在最后会发现那个得数为小数点后无限循环的数字也许根本就算不上是标准答案。KC把这道代数题的结果设计成了迷一样的未知数。我想,Fripp这一乾人肯定都是理科生出身。
接下来的Matte Kudasai在专辑中有两个版本,但这并不重要,无论如何,这是专辑中旋律最清晰,歌词也最能把听者打动的歌曲,它披着情歌的外衣,流淌着忧伤的血液,缓缓地叙述着关于寂寞。She sleeps in a chair,In her sad America.
在Indiscipline中,Adrian再次用他那密谋越狱般地镇定话语阐述他矛盾的心理压力。他在不断重复自己当中透出的神经质症状甚至传染了吉他和鼓,乐声大作,一切都变的错乱不堪,那种扭曲般地无秩序感完全呼应了本歌的主题而有饽于整个唱片的标题——Discipline(纪律,秩序)。
下一曲Thela Hun Ginjeet延续了Indiscipline中的实验氛围,主歌部分整齐的合唱和演奏部分插入的单声念白就好象是整个社会机器与力量渺小的边缘个体之间的鲜明对比,两者在相互对抗着。然而对于后者来说,既然无力打破那层隔膜,那么就在外围歇斯底里吧!要么变成艺术家,要么疯掉。其实,艺术家和疯子之间又有多大的区别?
将近八分半种的The Sheltering Sky是一首接近于氛围音乐的器乐演奏曲,吉他荡漾的微弱音效从始至终,加上似乎远方云层间泄露出的合成器铺底音色,构成一幅柔和却令人感觉压抑的雾中景色。那种类似于中国唢呐音色的无调性管乐及曲子后半部分出现的mellotron模拟管弦乐的演奏,无不带给人一种荒芜的凄惨想象。虽然有别于歌特音乐的黑色绝望,但足以吹熄人们刚刚对生命燃起的渴望之火。
标题曲Discipline同样是一首无词的演奏曲,在聆听的过程当中你不难发现,KC的演奏好象重返了69年的演出舞台,里面即兴跳跃的音符仿佛产生于以Fripp为首的KC第一班人马忘情Jamming的手指,火花四溅的音乐灵感掩饰不住他们过人的才气。新阵容配合上的默契丝毫不亚于第一代的KC。无法抵达KC现场的乐迷总是愿意沉浸在Discipline这样的歌曲中从他们原汁原味的演奏和挥洒自如的实验里寻找现场的乐趣。
专辑虽然出版于上个世纪80年代,但是整体概念上的激进使之完全脱离了与历史的合拍——从某种方面来说,它不属于那个时代的产物。对于当时乃至今天的人们来说,作品本身在客观上并不具备亲和力,也许这种音乐正是由于经常在表现形式上把概念的立足点抛掷于未来,所以才会被称之为"前卫摇滚"吧!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能更确切的体会作者的意图,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前卫摇滚乐将真正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
◎ 曲目简介 |
|
1. Power To Believe I: A Cappella
2. Level Five
3. Eyes Wide Open
4. Elektrik
5. Facts Of Life (intro)
6. Facts Of Life
7. Power To Believe Ii
8. Dangerous Curves
9. Happy With What You Have To Be Happy With
10. Power To Believe Iii
11. Power To Believe Iv: Coda [live]
|
◎ 相关资料地址 |
|
|
◎ 网友评论(对该产品自由客观的评论是你的权利,也是你对其他购买者的最好帮助) |
|
|
『 发表评论 』 『 查看更多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