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Rolling Stones, The - Live At The Max |
|
【艺人/名称】 |
Rolling Stones |
|
【介质+碟片】
|
1dvd |
|
【品质类型】
|
国外引进 |
|
【所属类别】
|
视频 |
摇滚类→流行/经典 |
|
【出版号】
|
B00004D0D3 |
|
【出品公司】 |
Uni/Mercury |
|
|
◎ 简短评论 |
|
“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s)于1963年在英国成立,乐队成员5人: 歌手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吉他手兼歌手基斯·理查德(Keith Richards)、吉他手兼歌手布莱恩·琼斯(Brian Jones)、贝司手比尔·怀曼(Bill Wyman)、钢琴手伊恩·斯图尔(Ian Stewart)和鼓手查利·活茨。 乐队的名字——“Rolling Stones”来自摇滚巨匠的鲍勃·迪伦(Bob Dylan) 一句著名的歌词“就象一块滚动的石头”(Like a Ro-lling Stone),这块硕大的“滚石”在摇滚界滚了整整30个春秋。
1963年6月“滚石”推出专辑《快来》,发起一次小小的冲锋,引起了公众的注意。64年6月 ,与乐队同名的专辑《“滚石”乐队》上市,在英国榜上名列前茅。 同年6月乐队首次出访美国,他们演唱的由鲍·沃马克原创经乐队自己改编的歌曲《一切都已结束》(It’s All Over Now)荣获美国榜第一。自此,乐队开始步入正轨,逐渐形成一套具有强烈布鲁斯色彩的与众不同的音乐风格。专辑《最后一次》进入美国榜前十位,其中单曲《我不能得到满足》(I Can’t Get NoSatisfaction)不仅荣登英、美两榜首位,而且还成为了摇滚史上的经典之作。与同时代的另一支伟大乐队“甲壳虫”相比,“滚石”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叛逆色彩——他们是天生的坏小子,狂放不羁,处处透着锐利狡黠的气息,是后期“嬉皮”运
动中绝对的“自我中心主义”的代表,肆无忌惮地赞美性爱、毒品、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享乐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滚石”的确具有魔鬼的一面,否则他们制作的经典作品《魔鬼陛下们的要求》也不会显得如此名副其实。邪迷黑暗的《魔鬼陛下们的要求》是一张好作品,但当真论起乐队的巅峰之作,还当首推1968的《乞丐的宴会》(Baggers Banguet)和1969年的《任血流淌》(Let It Bleed)。经过60年代的鼎盛时期,进入70年代后,“滚石”的叛逆形象有所降低,虽有《敲你》这样的佳作问世,但已无法再当年的盛事。
秋。
88年夏,贾格尔正式离开“滚石”,又一次印证了乐坛的“久合必分”。作为乐队的元老又是中坚力量,贾格尔与理查德的不合道造成了乐队的瓦解。幸运的是,乐队的分裂状况并未持续太久。“滚石”在1989年度的 Woodstock摇滚音乐节20周年纪念会上复出,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阵难以抑制的旋风。新专辑《钢轮》(Steel Whe-els)的面世证明号称“摇滚活化石”的“滚石”乐队给自己注入了一点新的血液,专辑中硬摇滚的成分很多,显得很野,诠释出色。《钢轮》是一张顺应潮流的作品,它征服了第三代乐迷。93年,年满50的贾格尔率领乐队在葛莱美上大出风头,凭借专辑《Voodoo ounge》折桂而归——荣膺最佳硬摇滚专辑奖。这证明了这块硕大的“摇滚活化石”仍然具有相当的活力,是一支生命力极强的乐队。
|
◎ 曲目简介 |
|
1, Continental Drift
2, Start Me Up
3, Sad Sad Sad
4, Tumbling Dice
5, Ruby Tuesday
6, Rock And A Hard Place
7, Honky Tonk Woman
8, 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
9, Happy
10, Paint It Black
11, 2,000 Light Years From Home
12, Sympathy For The Devil
13, Street Fighting Man
14, It’s Only Rock’n’roll
15, Brown Sugar
16, (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 |
◎ 相关资料地址 |
|
|
◎ 网友评论(对该产品自由客观的评论是你的权利,也是你对其他购买者的最好帮助) |
|
|
『 发表评论 』 『 查看更多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