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 查询 | 反馈 | 找碟
英文 法德意文 亚非拉语 更新资料 全部资料  
  艺人/乐队 首字母导航 >>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Other


相关资料:
 

 

 

Come Down
【艺人/名称】 Dandy Warhols
【介质+碟片】
1CD
【品质类型】
全新进口盘
【所属类别】
英文 | 电子类→电子
【唱片公司】 capltol
◎ 简短评论
     简单主义
这支美国四人摇滚乐队成立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几个团员都在那里长大。1993年,吉他手彼得·霍姆斯通姆(Peter Holmstrom)拉上高中时代的好友柯妮·泰勒(Courtney Taylor)组成了一支默默无闻的两人乐队。组建这支乐队最初只是彼得一个人的主意,当时他到纽约进行了一次短期旅行,回来后就有了组建乐队的想法。当时他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借机多认识几个和他一样对音乐狂热的朋友。没过多久,在一家咖啡馆打工的摇滚狂热分子泽·马克考比(Zia McCabe)加入了进来。三个初出茅庐的铁杆摇滚乐迷虽然都对音乐充满执着的激情,但对乐队的事务却一窍不通,直到他们找来了埃里克·海德福德(Eric Hedford)。“丹迪沃霍斯”的雏形就这样成立了,不过当时的名字叫“安迪沃霍斯的梦遗”(Andy Warhol’s Wet Dream)。乐队最后定下这个名字的灵感来源于60年代著名的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斯(Andy Warhol)。很多人在听了这个名字后都会有意无意地问:“哦,我知道那个安迪·沃霍斯,不过你们叫这个名字一定有别的原因吧?‘丹迪沃霍斯’到底包含了什么深刻的意义?”他们会回答你:“也许你是那种热衷于找出每个单词背后都有什么深刻意义的人,那你就自己去找吧,可我们取这个名字的用意就是这么简单。”这就是典型“丹迪沃霍斯”的风格,就是这么简简单单。

  乐队成立之初,他们并不被人看好,或者说根本就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不要说是参加大型的演出,就是在公开场合耍弄几下乐器的机会他们也没得到过几次。不过真金不怕火炼,在队员们的坚持和努力下,“丹迪沃霍斯”这个名字很快就在波特兰当地的俱乐部和年轻人中流行开来,这使得他们得到了和波特兰当地唱片公司签约的机会,随后乐队录制了一些曲风类似早期“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西德·巴雷特(Syd Barrett)以及Hawkwind的节奏比较轻快的迷幻摇滚歌曲。

  他们在1995年录制了首张专辑《丹迪的规则好吗?》(Dandy’s Rule OK?),专辑中有描写美丽而痛苦爱情的情歌,也有轻松的带乡村风味摇摆节奏的歌曲。在这张专辑制作之初,成员们决定不论付出多大的努力,都要使专辑中的每一首歌都达到精彩。他们的努力最终使这张专辑成为一张融合了各种风格的摇滚唱片,这对于一支首次发行专辑的乐队来说是相当优秀的。尽管乐评人批评他们的歌曲过于无精打采,而有的歌曲中突然跳出的弹唱非但没有为曲子增加活力反而更像是梦呓。但是专辑中的闪光点还是足以让即便是第一次听到的人也会对“丹迪沃霍斯”留下深刻的印象。

  趋向成熟

  《丹迪的规则好吗?》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单曲和激动人心的现场表演很快为乐队赢得了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众多歌迷,而各大唱片公司也开始了为将他们收罗到旗下的出价大战。四个年轻人初次品尝到了名声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当然以前那种简单的生活也不见了,他们不得不出席各种场合,学习各种繁文缛节,一周里有好多天要傻傻地待在旅馆房间里,一遍又一遍地回答不同记者提出的同样的问题。

  最后他们和“国会大厦”(Capitol)唱片公司签了合约。1997年乐队录制完成了第二张专辑《丹迪沃霍斯下降》(The Dandy Warhols Come Down)。专辑中的一些歌比以前更加内敛,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单曲是《如果你是这世界上最后一个吸毒者》(Not If You Were The Last Junkie On Earth),他们在这首歌中加入了电子合成器,具有强烈的80年代的怀旧感觉,歌曲精致的旋律让人难忘。歌曲表面是批评泛用海洛因,但实质上是想指出年轻人泛用药物背后更深层的问题。专辑中另外两首颇为养耳的歌曲是《Be-In》和《Minneoter》。从肯定的角度来说,《丹迪沃霍斯下降》是一张有魅力的迷幻摇滚专辑,并且成功地将60年代的复古风格和90年代的现代风格融合在一起。

  《丹迪沃霍斯下降》的发行取得了不小的成功,这更进一步确定了乐队在摇滚乐界的地位,他们开始走向成熟。对于一支真正的摇滚乐队来说,巡演和创作是同样重要的,所以乐队和“收音机头”(Radiohead)等乐队一起踏上了持续一年多的巡演之路。

  他们在1999年初重新返回录音室录制下一张专辑。和所有功成名就的摇滚乐队一样,乐队内部的成员也时常出现一些变动,布伦特·迪·布尔(Brent De Boer)在第三张专辑中暂时取代了离队的海德福德,不过这个变动并没有影响乐队的稳定以及他们作品的水平。

  他们在2000年带着另一张新专辑《波希米亚城市的13个童话》(Thirteen Tales From Urban Bohemia)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在这张单是名字就能引起人们无限遐想的唱片中,他们延续了乐队类似“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风格。有些歌曲还有Dream Pop和乡村的色彩。《房间药丸》(House Pills)有“耶稣玛丽项链”(Jesus and Mary Chain)的影子;《穆罕默德》(Mohammed)有神秘的东方色彩,同时又很接近迷幻摇滚;模仿“压榨”(Squeeze)的《下来》(Get Off)其实就是“丹迪沃霍斯”向“压榨”致敬的作品;而后来成为这张专辑大热门单曲的《像你的波希米亚人》(Bohemian Like You)则是乐队对自己以前作品的改进,它优美的旋律加上内涵深刻的歌词,为歌迷们营造了一个可以自由想像的广阔空间。《波希米亚城市的13个童话》少了“丹迪沃霍斯”先前作品里那种令人昏昏欲睡的松散,取而代之的是更轻快灵活的节奏。这张专辑在欧洲和澳大利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美国的销量也不错。人们不得不赞许他们的认真、热情和才华。

  随后的日子对于“丹迪沃霍斯”来说是极其忙碌的。前一张专辑的成功没有让他们停止对音乐的探索,他们又整装待发,准备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了新专辑,他们每周在录音室工作60小时以上,而在欧洲的不插电巡演每场都长达3小时,看来做个摇滚明星决不是个轻松的活儿,需要与生俱来的天赋,特立独行的个性,还要有坚定的毅力。但乐队成员们会做任何他们认为正确的事,只要是他们真正想做的事,他们就要把它做好。同大卫·鲍伊(David Bowie)一起的巡演并没有让他们在摇滚变色龙面前显得稚嫩,而2003年推出的又一张新作,《欢迎来到猴子屋》(Welcome to the Monkey House)更是没有辜负乐迷对他们的希望。

  天马行空

  《欢迎来到猴子屋》这张唱片的名字来源于科特·文尼盖特(Kurt Vonnegut)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和这位先锋派作家一样,从他们的音乐中人们也可以读到精彩纷呈充满了天马行空般想像的故事和行文不拘一格的歌词。他们用这个名字还有部分原因是他们用猴子屋(Monkey House)来影射换了老板的“国会大厦”唱片公司。这也许是他们至今为止最令人满意的一张唱片了,处处体现出他们充满自由主义精神的机智和幽默。同时他们也向听众展现了他们严肃认真的一面,专辑中很多歌曲的歌词充满了他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尖刻讽刺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但旋律还和他们以前的歌曲一样优美、朗朗上口却又不落于俗套。

  在《欢迎来到猴子屋》中,他们的音乐风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们先前那种随意而漫不经心的吉他和弦不见了,从头到尾弥漫着键盘和层次分明的吉他。歌曲的制作显得更老道精致,音墙技术的熟练运用,配以科技感的电子合成器,华丽的人声处理得相当干净,和背景音乐一起和谐地呈现在我们耳边,给人强烈的回归80年代的感觉。“杜兰杜兰”(Duran Duran)的前成员也参与了专辑的制作。这张专辑证明当代年轻人的耳朵还可以灌进80年代的东西,或者说好的音乐本来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专辑中的《计划A》(Plan A)是一段充满电子趣味的小品,风格介于“疯狂”(Madness)和“金发女郎”(Blondie)之间,那种稀奇古怪的离奇音效使歌曲充满了有趣的不真实感。

  他们以往发表专辑时,有很多批评家批评他们作品中模仿的痕迹太多,有的甚至指责他们是在抄袭,但是这样说对于“丹迪沃霍斯”来说实在是有失公平。“丹迪沃霍斯”的音乐确实受到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人的影响,从卢·里德(Lou Reed)到“地下丝绒”以及曲风华丽的“杜兰杜兰”,还带点儿“滚石”(The Rolling Stones)式透着诱惑力的骄傲自大。乐队也从不隐瞒是什么影响了他们。对于批评家的指责,他们公开宣称,能把曾经影响过他们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加入到自己的音乐中他们感到非常骄傲。正如同他们自己说的,有时候模仿正是表达自己对那些伟大音乐人敬意的最好方法。而且那些模仿决非直白而没有创造力的,而是经过巧妙转化融入到他们自己的作品中。除去给听众感官上的愉悦,最重要的是,乐队成员们在歌曲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看一下专辑中歌曲极富洞察力的歌词你就会知道它们并不是空有一个华丽的外壳,他们的音乐涉及到了当代音乐的各个领域,生动活泼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发行了四张专辑之后,乐队希望可以有机会尝试制作电影原声音乐。无论是持续3小时让人筋疲力尽的不插电现场演出,还是和他们的偶像大卫·鲍伊同台献艺,或是其他一些显得有些怪异出格的事。“丹迪沃霍斯”可以向你保证,他们一定有办法让任何事情都尽可能地有趣。他们肯定不是摇滚界最热衷于表现自己的,但他们也从不会对表现得过于自命不凡而感到羞愧。但是他们的自我表现完全出于他们的天性,不给人以做作之感,他们那带点孩子气的坏脾气恰恰显示出他们难能可贵的真诚。他们不是那种只会一味追求时髦的乐队,不会靠炒袭别人的流行或恶俗的抄作来得到几首冲上排行榜的歌曲。他们的歌曲中确实有别的乐队和歌手的影子,但是他们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他们的每首歌都自己的灵魂,自己的思想,有它们作为“丹迪沃霍斯”歌曲的特别之处。也许你会说他们或许真的像我所说的那样是有思想的乐队,他们是在思考,可并不见得他们想出了什么伟大的哲学。对,也许他们只是在思考,这冥想和沉思似乎不能给任何人带来什么改变。但是,对于我,“丹迪沃霍斯”的意义就在于至少他们还在思考,他们还承认思想的价值。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充满浮躁的年代,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做常人看来有些怪异的现场演出,不断寻找新的灵感,不断地前进,直到达到摇滚之旅的最终边界。这就是“丹迪沃霍斯”所追求的音乐旅程。

◎ 曲目简介
1. Be-in
2. Boys Better
3. Minnesoter
4. Orange
5. I Love You
6. Not If You Were The Last Junkie On Earth
7. Every Day Should Be A Holiday
8. Good Morning
9. Whipping Tree
10. Green
11. Cool As Kim Deal
12. Hard On For Jesus
13. Pete International Airport
14. The Creep Out
◎ 相关资料地址
◎ 网友评论(对该产品自由客观的评论是你的权利,也是你对其他购买者的最好帮助)
『 发表评论 』 『 查看更多评论 』
引擎
© 2004-2008 找CD.COM 世界唱片艺术博览馆
地址:香港新界上水坑头路80号 卡特 00852-95659179
备案证件号: 粤ICP备05014702号 备案证书